耳机如何测试

耳机如何测试

1.佩戴&交互评价(与开头融合)

(打分方式:减分制)

通过对测试产品外观分析,以及结合多位用户实际佩戴给出的主观评价。

测试维度:佩戴稳定性、听诊器效应、舒适度(人体工程学)、舒适度(重量)

测试方法:佩戴稳定性→戴在耳朵上,确定支点位置,并进行佩戴稳定性分析。

  • 不同人耳朵形状不同,尝试归类推荐

外耳道(入耳式耳机通用支点)

耳屏(非主要受力位置)

耳屏间切迹(耳机腔体下方是否有“沟槽”,有则加分,无则对部分用户体验有影响,要说出来)

耳甲腔下侧(主要受力位置)

耳甲腔内侧(主要受力位置)

前后重心与支点相对位置

重力与支点数与接触面积分析

  • 产生原因:“咚咚咚”声是因为耳机隔离噪声后,之前被掩蔽效应遮盖的骨传导的声音被放大。

舒适度(人体工程学)→佩戴并寻找支撑点,稍作解释并记录佩戴感受。

  • 不同人耳朵形状不同,尝试归类推荐

舒适度(重量、材质)→直接测量和佩戴,根据不同重量区间评级。

  • 不同人耳朵形状不同,尝试归类推荐

稳定性 10

隔音 10

亲肤性10

人体工学设计10

综合

2.音质表现

通过主观听感与客观数据结合进行评价。

2.1主观听感评价

测试维度:三频表现、细节表现、动态表现

测试方法:三频表现→主观三频均衡度、主观低频表现、主观中频表现、主观高频表现。

细节表现→选择4首标准音乐,主观评价每首音乐中声音细节的表现。

动态表现→同上4首标准音乐,主观衡量声场中每个乐器响度的微动态表现。

2.2正常音量下声音录制,通过云视听对比原曲回放

测试方法:使用人头麦克风录制标准级与待测产品声音,为用户提供直观对比。

2.3专业测试

测试维度:频响曲线

测试方法:专业仪器测量

频响曲线:频响曲线能够直观反映设计师想要的声音趋向,但不代表耳机音质表现。

低频:瞬态、量感、质感 10

中频:细节分离、声音立体感10

高频:延伸、细节层次感10

主观加权:10

综合

3.续航能力

测试充满电量所需时间,以及满电状态下耳机的续航时间(音乐、通话模式需区分测试,后者占用麦克风)

测试维度:耳机连续播放音乐、连续通话。

测试方法:直接测量。

3.2连续播放音乐续航测试

3.3连续通话续航测试

直接排名

4.主动降噪测试

使用粉噪声播放,并记录测试前和测试后的曲线。测试两种场景(使用音响模拟同一个午餐高峰时段的商场、运行中的地铁)下耳机的主动降噪表现,并用人工耳记录。

测试维度:全频噪声信号捕捉对比。

测试方法:直接测量。

4.1直观降噪效果对比

4.2通透模式表现(主要考量方位感与噪声比)

测试方法:设定一个旋转声源围绕待测设备与录音人头,通过录音直观呈现效果。

1-3分 几乎无差别

3-6分 降噪性能一般

6-9分 降噪性能出色

9-10分极致表现

5.通话降噪性能

测试两种场景(使用音响模拟同一个午餐高峰时段的商场、运行中的地铁)下耳机的通话表现

测试维度:人声清晰度、噪声比例。

测试方法:校准音量后直接录制。

5.1高低音(男、女)声通话降噪效果测试(音量需校准)

5.2高低音(男、女)不同说话音量通话降噪测试(音量需校准)

1-3 听不清

3-6杂音多

6-9清晰但有一定杂声

9-10超清晰

6.连接性能测试

测试维度:不同场景下延迟测试、出现断联直线距离、出现断联干扰设备数量、出现断链人体/墙面数量。

测试方法:连接后直接测量(最高音质模式连接)。

6.1延迟测试(可单独测试低延迟模式,场景选用家居、模拟地铁、模拟)

6.2连接距离测试

6.3连接抗干扰测试(模拟地铁单接车厢用户数,在单一空间内连接并播放30个蓝牙耳机,并连续听音乐30分钟,记录是否有卡顿,有则记录次数。)

6.4穿透性测试(测试隔人体、隔墙后的声音是否出问题)

延迟:(X/60)*1000=延迟

注:X(帧数间隔)=耳机延迟-扬声器延迟

链接距离

穿墙能力

综合

7.极端状态运行测试

测试维度:麦克风抗风噪能力、低温耳机电池续航时间、防水真实性。

测试方法:风扇直吹模拟风压、冰箱调至-20度模拟低温环境、泼水or浸入水中。

测试-20℃极低温度下耳机性能

7.1抗风噪能力测试

3级风(模拟骑行)

5级风(模拟极限大风天)

7.2低温环境续航时间

0°测试

7.3防水性能测试

8.附加功能测试

测试耳机附加功能(如手机厂商旗下耳机的生态表现、EQ、耳机/充电仓充电时间)

测试维度:针对耳机功能卖点实时添加。

测试方法:随特性即时定制。